两年两次患癌, 中药院士坦言: 中药不能根治癌症, 咱不能吹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在自己与癌症的斗争中,选择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他用西医手术和化疗直接对抗癌细胞,再通过中药调理来减轻副作用,恢复体力。
李连达的经历和专业经验告诉我们,中药在抗癌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能提升生活质量,但无法单独消灭癌细胞。
但癌症患者中依赖中药“单独抗癌”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人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付出沉痛代价。李连达的提醒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理性,才是对抗癌症的最好武器。
徐婷的中医抗癌之路
2016年,26岁的女演员徐婷被确诊患有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这一确诊犹如晴天霹雳,年轻的她原本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接连接到多个影视剧角色,然而突然降临的癌症使她不得不暂停一切演艺活动,开始寻求治疗。
当时,身边的朋友和一些业内人士纷纷推荐她进行化疗,听闻化疗的剧烈副作用后,徐婷犹豫了,她对传统的西医治疗产生了恐惧。
与很多人一样,徐婷对癌症治疗抱有一种既希望又畏惧的复杂态度,她开始探求替代疗法,最终选择了中医抗癌,决心通过中医调理来“温和”地对抗病魔。
中医治疗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而她的身边也有一些亲朋向她描述过中医的温和疗效与神奇效果,受此影响,徐婷坚定地认为,中医可以帮她恢复身体健康,远离副作用的侵扰。
徐婷在开始中医治疗后,尝试了几乎所有她能找到的中医疗法,包括刮痧、拔罐、放血以及“素食抗癌”等疗法,她甚至每天坚持吃素,坚信纯净的饮食可以帮助她抗癌。
治疗时,徐婷在中医馆中静静等待,在拔罐时,数个火罐被迅速扣在她的背上,形成一片深紫色的痕迹;进行放血疗法时,医生在她皮肤表面轻轻划开细小的口子,以释放“体内的毒素”。
这一系列疗法下来,徐婷的身体逐渐显露出明显的疲惫和虚弱,但她仍坚持认为这是治疗过程中必要的“反应”。
然而,短短一个月的治疗后,徐婷的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急剧恶化的迹象。
由于刮痧和拔罐频繁使用,她的皮肤布满淤血,毛细血管大量破裂,身体表面留下了大片的紫黑色印记,放血疗法的反复施行,让她的血液循环负担加重,免疫系统也变得极其脆弱。
更糟糕的是,由于抗癌治疗期间饮食过于严格,营养摄入不足,她的体力迅速下降,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在这一阶段,徐婷的家人逐渐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母亲陪同她前往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医生在查看检查报告后,严肃地告诉她们:徐婷的免疫系统几乎完全崩溃,病情迅速恶化,已经错过了适合进行化疗的最佳时机。
这一消息使家人倍感震惊,原本寄希望于中医治疗的他们,这才意识到治疗中的盲目选择带来了何种可怕的后果。
在尝试回归西医治疗后,徐婷的身体却已经无法承受化疗的强烈药物作用,医生无奈地表示,她的体力严重透支,常规的化疗药物将对她的身体带来更大负担。
无路可退的家人只能继续依靠中药调理,试图延缓病情,但徐婷的身体已经无法负荷。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被频繁送往医院治疗,因免疫力低下,逐渐发展为多器官感染,2016年9月,徐婷因全身感染不幸离世,年仅26岁。
徐婷的离世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和反思,许多人在社交平台上为她的离去表达惋惜的同时,也对癌症治疗的选择产生了讨论。
部分患者家属指出,过分依赖中医疗法可能延误癌症治疗的黄金时间。
徐婷的中医抗癌经历成为了典型的案例,揭示了癌症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的盲区,尤其是对中医治癌的误解。
对于癌症这种进展迅速的恶性疾病,单靠中医抗癌存在巨大风险,而徐婷正是因为完全放弃化疗,使得她最终错失了可能的治疗机会。
同样是201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提及了癌症治疗中的中医与西医选择问题。
李连达是国内著名的中医药专家,他本人在79岁时确诊胰腺癌,选择了以西医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成功后,他接受了中药调理恢复身体,李连达的健康状况在术后逐步好转,但两年后,他再次被确诊为淋巴瘤。
面对癌症的复发,李连达同样选择了化疗和放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辅以中药来减轻副作用、恢复体力。
经历了两次癌症治疗,李连达对癌症中医治疗的局限性有了深刻体会。在面对公众时,他明确表示:“中药不能根治癌症,咱不能吹牛。”
李连达以亲身经验告诉癌症患者和家属,中医虽然可以帮助恢复体力、改善生活质量,但无法替代西医的直接治疗手段,单靠中药抗癌并不现实,中西医结合才是更为科学有效的选择。
徐婷的故事与李连达院士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徐婷在中医抗癌的过程中因免疫系统崩溃而错失治疗机会,而李连达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延长了生存期。
这一对比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癌症治疗中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许多癌症患者因化疗副作用选择中医抗癌,然而中药在抗癌中的作用仅限于辅助调节,无法直接杀灭癌细胞,患者如果对中医治癌抱有过高期望,极易错过有效治疗的窗口期。
中药抗癌的局限性
李连达,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中药药理学专家,同时也是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李连达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中药研究标准的规范化。
但即使是这位德高望重的中药学者,在面对癌症时,仍然选择了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2014年,李连达在结束一场学术会议后,突然感到身体极度疲惫,几乎无法进食,带着不适,他勉强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但回京后在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胰腺癌。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其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生存率极低,即使如此,李连达没有回避这一诊断,而是选择了手术切除肿瘤。
作为医生,他明白这一手术风险极高,术中若有意外,可能再也无法下手术台。
家属在手术前十分担忧,但李连达以坚定的态度签下了手术同意书,表明无论术中发生何种意外,均由他本人承担责任。
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术后李连达的身体逐渐恢复,但此时他并未放松警惕,而是选择通过中药来辅助调理。
术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身体调理,提升身体免疫力和耐受力,以便抵御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和体力流失。
对于胰腺癌术后患者来说,恢复期异常艰难,而李连达通过科学的中医调理,逐渐恢复了体能。
这次抗癌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中医在癌症康复中发挥的支持作用,但他同样清楚地意识到,中药无法独立治愈癌症,手术切除才是治疗的根本。
然而,命运再一次考验了李连达,手术后的两年,他再次被确诊为癌症,这次是淋巴瘤,作为一位深知中医药治疗特点的专家,李连达依旧选择了西医的治疗方式。
他进行了八次化疗和二十三次放疗,治疗过程中身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化疗使他的头发脱落,体力极度消耗,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接踵而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他坚持接受了全疗程的治疗。
在这段治疗期间,李连达依旧未放弃中药的支持,他接受化疗和放疗的同时,配合使用一些具有保肝、护肾功效的中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身体造成的副作用。
黄芪、党参等中药被用于调理体质,帮助改善恶心、乏力等症状,正是通过中药的辅助治疗,李连达的身体能够维持一定的抵抗力,勉强支撑着西医治疗的艰难过程。
2018年3月,李连达的淋巴瘤不幸复发,医生告知他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癌细胞再次扩散。
即便如此,李连达依旧保持理性与清醒,他深知此时中医药的作用仅限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而无法对抗扩散的癌细胞。
这次复发彻底让他明白,中药虽然能够调理身体,改善化疗期间的副作用,但绝非癌症治愈的手段。
李连达多年来积累的中医药知识使他深知,中药的作用在于“扶正”,即通过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增强体力,而不是直接“祛邪”消灭癌细胞。
因此,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中药不能根治癌症,咱不能吹牛!”
李连达的经历为社会上许多癌症患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他的抗癌过程清晰表明,中药无法直接消除癌细胞,但可以辅助西医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癌症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是科学的选择,西医负责直接消灭癌细胞,而中医则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维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减轻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
这种治疗策略并非空谈,李连达本人正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他的康复与生存时间的延长,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密不可分。
作为一位中医药领域的权威,李连达院士从未将中药疗效夸大为“万能治癌”,他多次公开提醒癌症患者和家属,不要盲目迷信中药的疗效,尤其不能将中药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
李连达认为,中医对癌症的价值在于整体调理和提升免疫力,而非直接杀灭癌细胞。
因此,他主张将中药作为癌症治疗的辅助手段,以支持患者在接受化疗和放疗时承受副作用,通过科学的治疗方式,癌症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不是因盲目信任中医而贻误病情。
李连达院士的经历被广泛报道后,引起了社会上对中医抗癌的广泛讨论。
他的忠告对许多癌症患者具有指导意义,让患者认识到,面对癌症应当保持理智,科学治疗,而非依赖单一疗法。
李连达在自己的人生中经历了两次癌症的打击,但他始终坚守科学原则,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将中药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治疗的核心。
他的亲身经历告诫人们,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它的作用有明确的边界——中药的功能在于调理体质、提高免疫力,单靠中药无法根治癌症。
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近年来,癌症的治疗手段在西医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已成为常规的癌症治疗方法。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医在抗癌治疗中有其独特的辅助作用,许多患者和家属也希望通过中药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改善身体状况。
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避免对其疗效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中药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治愈”,而是“辅助”。
北京胸科医院梁博文教授表示,中医药治疗重在调节身体的整体状况,而非直接对抗癌细胞。
比如黄芪、党参、丹参等中药已被证实在提升免疫力、保护肝脏、减少化疗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例如,化疗期间的患者往往因药物作用导致肝功能受损,而部分中药成分可以帮助减轻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此外,某些中药还能够帮助缓解恶心、乏力、失眠等症状,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中药在减少癌症治疗期间的疼痛、缓解焦虑情绪方面也显示出辅助价值,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适量的中药调理可以改善胃口,帮助消化吸收,保持体力。
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等治疗后,常常会出现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合理的中药使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例如,使用黄芪、茯苓等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提高食欲,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中药治疗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具和调配,不可自行决定药方或随意购买。
尽管中药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辅助作用,但并不适合单独使用,一些癌症患者或家属因化疗的副作用较大,担心其对身体的伤害,而选择完全依赖中药进行抗癌治疗。
这种做法存在较大风险,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西医不同,中药的功能在于通过“扶正祛邪”来调节身体,使身体的“正气”增强,从而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疾病。
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不能直接杀灭癌细胞,其抗癌作用更多的是间接的,并不能替代化疗、放疗或手术等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治疗手段。
需要提醒的是,当前中药治疗癌症的效果尚未通过严格的双盲对照实验,疗效更多依赖患者的主观感觉或医生的经验判断。
相较于西医的精准靶向治疗,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因人而异,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
因此,医学界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尤其在癌症的急性期,应优先采用能够快速控制肿瘤的西医手段,中药则作为辅助用药,帮助减轻副作用,调理患者的身体状态。
癌症患者在服用中药时,必须重视中药的使用方式与用量,避免常见的使用误区。
癌症患者不能自行随意叠加多种中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体质和症状的患者需要不同的药方。
盲目叠加药物不仅无助于治疗,还可能造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重肝肾负担,甚至引发毒性反应。
患者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是否有肝肾功能异常,避免用药过量或不当给健康带来额外风险。
除了叠加药物的误区,另一个常见误区是盲目使用偏方或未经批准的“抗癌秘方”。
癌症患者及家属往往出于希望找到“灵丹妙药”的心理,容易被一些不规范的偏方、秘方误导,dan所谓“特效”偏方大多未经科学验证,成分不明且存在安全隐患。
尤其是“以毒攻毒”的偏方,即使用某些含毒性的中药来“杀死”癌细胞的疗法,存在很大风险。
此类治疗手段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对患者的肝、肾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加速病情恶化。
癌症患者应远离非正规渠道的偏方,选择在正规医院接受中医治疗。
结语
李连达院士以自己的两度抗癌经历和丰富的医学知识告诉世人:
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确有其价值,但绝非根治之道,科学的癌症治疗强调中西医结合,以西医直接对抗癌细胞,中药则辅助调理身体,减轻治疗副作用,然而,社会上依然存在盲信中药“治愈癌症”的误区,导致许多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中药不能替代手术、放化疗等直接治疗手段,单一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均无法保障,癌症治疗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科学理性的治疗方案才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与生活质量。
李连达院士的忠告提醒我们,尊重科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真正让患者在抗癌的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